提示:支持拼音查询,例:“yi yan jiu ding”;“yi1 yan2 jiu3 ding3”。
在关键字中加“?”或“*”可模糊查询,分别表示一个或多个汉字占位,例:“?言九鼎” ;“?言?鼎”;“一言??”;“一言*”等。
成语词典> 不平则鸣的解释
不平则鸣bù píng zé míng
词典解释
[成语解释]
鸣:发出声音,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。
[典故出处]
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
[ 近义词 ]
不平之鸣、鸣冤叫屈
[ 反义词 ]
忍气吞声心平气和称心如意
[成语举例]
不平则鸣”,看看现时的情况,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——革命、救国。(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十七章)
[常用程度]
常用
[感情色彩]
褒义词
[语法用法]
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遇到不平的事主持正义
[成语结构]
偏正式
[产生年代]
古代
[成语正音]
则,不能读作“zhé”。
[成语辨形]
鸣,不能写作“明”。
[英文翻译]
Where there is injustice; there will be an outcry.
[成语谜面]
春声
[成语故事]
唐朝时期,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,很有才能,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,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。韩愈十分同情,并在孟赴任时写《送孟东野序》赠别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,草木之无声,风挠之鸣;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”。
与“不平则鸣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不平则鸣”相关的成语